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

当前位置: 觉悟佛教网 > 白话佛经 > 禅宗七经白话解(观辉居士) >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> 正文

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十一划之二

浏览: 次 

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十一划之二

清净慧菩萨

于禅宗七经出处:圆觉经答清净慧为何凡圣有别

智慧不住不着,虚心忘相。不为行位差别之相所染,名为清净慧。前面已明圆觉之性,凡圣无殊。但未分辨随顺圆觉之心,从凡至圣,所证所得有何差别。所以清净慧菩萨请问世尊,从凡至圣,如何差别。

清净在音闻

于禅宗七经出处:楞严经卷第十二第三十四章

跟随释迦牟尼修行得成声闻阿罗汉的弟子,都是缘佛的音声开示四谛悟入圆通的,所以文殊菩萨推崇“初心方便在音闻”,择出观世音从耳根入手、观闻亡闻、耳根清净为最胜。

清净眼目

于禅宗七经出处:圆觉经立名咐嘱法

推穷迷本,照彻觉源。理贯群经,义无不尽。于此若解,诸教焕然。若不了之,何知正道?所以说是清净眼目。

清净四十一心

于禅宗七经出处:楞严经卷十五第四十三章

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各十,共四十心,归于一心,故说四十一心。

清净妙净明心

于禅宗七经出处:楞严经卷第二第四章

即是清净妙净的本明之心。心无尘垢,便是清净。面对一切妄尘,不当他是一回事,不生妄心,这是十分奥妙的高级境界,名为妙净。到了清净妙净的境界,才能见到自己的本明之心。

于禅宗七经出处:楞严经卷第二

渐断诸障

于禅宗七经出处:圆觉经答弥勒何得永断轮回

理虽顿悟其空,事乃渐除方尽。

游方

于于禅宗七经出处:坛经机缘品第七之一十

到处云游,寻师访道,宣传佛法

婆罗门

于禅宗七经出处:楞伽经卷第一第二章之三

释迦牟尼在世时,正值印度奴隶社会的后期。当时,印度社会分为四大种姓:一、掌军政大权的刹帝利,二、掌宗教大权的婆罗门,三、从事生产活动的吠舍,四、贱民和奴隶称为首陀罗。婆罗门教是佛教创立之前在印度盛行的最大的教派。这里说的婆罗门,指婆罗门教徒。

婆伽婆

于禅宗七经出处:圆觉经序分

释迦牟尼佛的名号之一

寂静轻安

于禅宗七经出处:圆觉经答威德自在有何方便渐次

由离根境,内心自闲。寂静清虚,轻安调畅。烦恼所知,此二障碍,名二粗重,从此长袪。

寂湛生光

于禅宗七经出处:楞严经卷第十七第四十九章

坐禅之时,两眼轻闭,常人眼前只见模糊的光影。当澄心不动时,便见眼前光明景象。此光是心精所发。

堕入外道诸天

于禅宗七经出处:楞严经卷第二第四章之一

在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三界内的修行法,属于世间法。世间法修行,按不同层次分为二十八天。“天”,即是修行的境界。外道诸天,泛指一切外道修行的境界。外道有两种:(1)非佛教的教派都称为外道;(2)佛教内与佛的观点公开对立的人,亦称为外道。另外,还有一种打着佛教名号而宣扬邪道的称为附佛外道。修行佛法的人,如果误入歧途,混同外道的认识境界,便说是堕入外道诸天。

热点推荐

精华推荐

  • 愿以此功德,庄严佛净土。
  • 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。
  • 若有见闻者,悉发菩提心。
  • 尽此一报身,同生极乐国。
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,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

特别声明: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,仅供海外华侨浏览

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,内容仅供参考。

WWW.JUEWU.ORG

觉悟佛教网

没有版权,欢迎转载

关于本站

2019-现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