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恩报恩

当前位置: 觉悟佛教网 > 文库 > 佛教相关 > 感恩报恩 > 正文

常怀感恩之心

浏览: 次 

  一、为什么要感恩

  “感恩”一词,大家耳熟能详。人的一生中,小而言之,从小时起,就领受了父母的养育之恩,等到上学,有老师的教育之恩,工作以后,又有领导、同事的关怀、帮助之恩,年纪大了,又免不了要接受晚辈的赡养、照顾之恩;大而言之,作为单个的社会成员,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层次、多元化的社会大环境之中,从这个大环境里获得了一定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机会,也就是说,社会这个大环境是有恩于我们每个人的。懂得感恩,说明了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。这都说明一个问题:很多人的“感恩”之心正在逐渐丧失,民众的思想体系里出现了“感恩”缺失的道德危机。为什么要感恩?这里包含有两个方面,一是为什么要提倡感恩;二是为什么需要感恩。

  一方面,我们先来看,为什么要提倡感恩?从我国历史发展进程看,在民族文化传承中,感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。俗话说“有恩报恩,有仇报仇”就是这个道理。西方文化中,感恩因素更加渗透深入,这不仅在西方文学名著中可以反映,就是仅西方民众生活中的一个细节,都能看出感恩无处不在,无时不有。 那么,从当今社会来说,为什么要倡行感恩?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:

  1、感恩是建立诚信社会的催化剂。“人,无恩不立,无信不立。”感恩与诚信,是人生的立脚点,是人生永久的伴侣。感恩就是对他人施恩的一种承诺,你给予我帮助,我便要报答你。信守承诺,记住责任就是诚信社会的核心。再比如经常提到的生态环境问题,人类只会索取自然,却不懂的感激自然,随处垃圾丛生,灾害频发,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,同时人类的生存也受到了严重威胁。这些问题和现象的产生,与每个人是否懂得感恩,有着必然的联系,也就是说,诚信社会的建立和完善需要感恩这种元素来推动。

  2、感恩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新起点。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在《哲学的治疗》一书中曾经说过:“社会不和谐是从感恩的迷失开始的,社会和谐的重现需要从感恩开始”。德国近代哲学界也认为,感恩是一种社会义务。那么,感恩作为公共道德,是和施恩相互并行、相互促进的,这二者都是增强社会凝聚、促进社会和谐的纽带。我们倡导扶贫济困、慈善救助、扬善抑恶的社会风气。社会如果不能充分肯定感恩行为的道德性,也就同时否定了施恩行为的价值。其结果就会失去一个恩情泽被的和谐社会,而这样的社会是不能行之久远的。感恩作为私德,是文明社会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。所以,公民的感恩意识和私德的培育,对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基础性的,可以说,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起点。那么综合而言,感恩其实是一种责任,是促进和谐、增进团结、推动发展的有效途径。

  3、感恩是人格提升和完善的基础。感恩是一种素质,要提高素质及能力,其实都是以感恩为基础。懂得感恩的人,会跳出狭隘的视野,追求健全的人格,坚定崇高的信仰,树立远大的理想,不但关心自我,注重个性发展,更关心他人、社会、国家、民族和人类的进步事业。

  另一方面,我们再来看,为什么需要感恩?一切情绪之中最有感染力的便是爱心,但它以不同的面貌呈现出来,而“感恩”就是一种爱的表现,是一种通过思想或行动主动表达出来的真情流露,属于自发性的行为。那么,为什么需要感恩?感恩有哪些重要意义呢?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:

  1、个人的成长进步需要感恩。人是社会中的人,依靠自身的努力,不会有很大的作为,最多是一个普通、自然的人。这种德与行,最主要的核心便是你能否懂得感恩,学会感恩。当然,这种感恩不是单纯狭义的感恩,而是广义和狭义的总和,狭义的感恩仅仅就是投桃报李,付出和回报。而广义的感恩是对社会、对所有人、对事业、对自然怀有这种感激的心,再将这种心演化为行动,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表露。

  2、社会的向前推进需要感恩。从历史来看,中华民族就有乐于助人、知恩图报的传统。可以说,没有感恩的因素,就没有中华文明进步的载体。所以说,感恩是历史的元素,也可以说是历史的遗传基因。在当代,感恩也是建立诚信社会、和谐社会的基础,那么,从理想看,共产主义社会就是感恩的最终形态,人人都要变成施恩的主体,成为每个人一种自然的行动,才能不断促进社会的进步。

  3、自然的良性发展需要感恩。宇宙之间,仅有一个地球,能够演化成人类,就是一个奇迹。我们可以想想,人的构造是多么神奇,这便是大自然的杰作,而这种杰作不是天生的,它为人类提供了空气,阳光,水源,森林,大地,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一切条件,如果我们不爱护自然,就是在毁灭人类生存的环境。那么对待自然,我们必须要有一颗感恩的心,只有这样,才能促进自然的良性发展,现在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对这个观点的肯定。

  二、什么是感恩

  了解了为什么要感恩之后,那我们来看,到底什么是感恩?感恩有着怎样的丰富内涵?在现代汉语文字中,“恩”字有这样的解释:从心、从因,因从口大,乃就其口而扩大之意,亦含有相赖相亲之意,心之所赖所亲者,彼此必有厚德之谊,即他人给我或我给他人的某种情谊。这些对感恩的解释综合起来,我认为就是对他人、对社会和对大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,在内心深处产生并尽力回馈恩惠的一种认知和行为的总和,包蕴着孝亲敬长、关爱他人、热爱故土、精忠事业、敬畏自然、珍爱生命等传统伦理价值,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行为规范,也是所有文化公认的基本道德准则。深入而言,感恩的内涵主要延伸和表现三个方面:

  1、感恩是一种美德。我们讲感恩是一种美德,那“感恩”何以为美德?我个人认为,懂得感恩的人,内心一定是很纯洁的,而纯洁无瑕就是一种美德;懂得感恩的人,内心一定是很善良的,而心地善良就是一种美德;懂得感恩的人,内心一定是很宽容的,而宽宏大量就是一种美德;懂得感恩的人,内心一定是很有责任感的,而信守承诺就是一种美德。当一个人的行为不属于应尽的义务,而属于奉献时,其行为就不仅仅具有道德的价值,而是具有美德的价值。可以说,感恩是发自内心,对于万事、万物、众人的感激之情和感恩之举,它超过应尽的义务范围和程度,所以感恩并不是一般的道德规范,而是一种美德。

  2、感恩是一种智慧。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过,一个不懂得感动、感恩的人就是一个最无知、最失败的人,也是最不值得别人尊重的人。英国作家萨克雷也说过,生活就是一面镜子,你笑,它也笑;你哭,它也哭。生活中,你把他当作朋友,他可能是你的朋友,你把他当作敌人,他一定是你的敌人。由此可见,感恩其实是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智慧,是辩证法的最好运用。七十年代,新加坡总统李光耀任职期间,曾收到过旅游局的一份报告,大意是说,新加坡不像埃及有金字塔,不像中国有长城,不像日本有富士山,除了一年四季的阳光,我们什么名胜古迹都没有。言外之意,是说新加坡发展旅游业举步维艰。李光耀看过报告之后,写下这么一行批示:你想让上帝赐给我们多少东西,阳光,阳光就够了。而后来,新加坡正是靠那些上帝赐予的阳光,植树种草,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,旅游收入位列亚洲第三位。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,其实,上天赐予我们的东西实在有限,但你若以感恩的心去看待,无疑却能找到良方妙计,从而创造出源源不断的财富。感恩使我们用有限去创造无限,用腐朽去化为神奇,这就是感恩的智慧。

  3、感恩是一种栽培。感恩不管是狭义的,还是广义的,都如春天的播种,感恩是在施恩,是播种善因,感恩者主观不图回报,但客观会有回报,因为事物都是辩证的。中国有一句古话:“赠人玫瑰,满手余香”。这让我想起“一杯牛奶之恩”的故事来: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积攒学费挨家挨户推销产品,饥寒交迫。一位年轻女子打开了房门,小男孩乞求一口水喝,这位女子倒了一大杯牛奶给他,男孩子一饮而尽,问道:“我该付多少钱?”年轻女子回答:“一分钱也不用付了”。数年之后,那位年轻女子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,被转到大城市医治,大名鼎鼎的霍华德·凯利医生参加了会诊。当他听到病人来自的那个城镇名字时,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在他脑际一闪。他马上直奔她的病房,一眼就认出了是当年那位恩人,回到会诊室后,他心里想,一定要竭尽所能来治好她的病。经过努力,手术成功了。正当这位女子在担忧大额医药费时,一张医药费通知单送到她眼前“医药费:一杯牛奶。霍华德·凯利医生”。喜悦的泪水溢出了她的眼眶,想不到这位名医竟是当年要口水喝的男孩子。从这则小故事里我们不难看出,感恩是一种“栽培”,能唤起人们的良知,沟通、密切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,让感恩的情结荡漾在人们心头,使每个人感到友善,让生活充满温馨和谐的阳光。有一句广告台词说得好“爱你就等于爱自己,关心别人等于关心自己”。凡是在事业上越做越成功的人,凡是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的人,都是这样去做的。感激、感谢、感恩他人、社会和自然,实际都是一种感情“栽培”,必将得到应有的回报。

  三、如何感恩

  感恩之心,对国家而言,是忠心,这让我想起美国西点军校的名言“不要想国家为我提供了什么,而要想我为国家做了什么”;对社会而言,是爱心;对他人而言,是关心;对父母而言,是孝心;对自己而言,是信心。如何做到感恩?我认为具体要从五个方面去努力:

  1、积极进取。积极是人生性格习惯的取向,可以是积极进取的,也可以是消极懒惰的,但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和状态对人、对事、对物就是感恩。消极懒惰之人有感恩之心,但不会有感恩之行,所以我认为,感恩就是要积极进取。

  首先,积极是良好心态的基础。良好的心态,所表现出的是一种顽强的生命力,是一种蓬勃向上、健康的精神风貌;不良的心态,则表现出悲观、自满、脆弱、自暴、自弃。好的心态,心里装的多半是爱、是情、是善,是好的方向;而坏的心态,思考的是坏的,不良的,危险的结果。我们常说,忧虑,不安,骄燥等不良的情绪都是自找的。因此,好的心态源于积极的取向,坏的心态源于消极的取向。面对危险,仍有好的心态,这就是积极的心态,更说明其心态之好。

  其次,积极是爱心的外在表现形式。记得有位哲人曾经说过:生命是没有意义的,除非有工作;所有的工作都是辛苦的,除非有知识;所有的知识是空虚的,除非有热望;所有的热望是盲目的,除非有爱。有爱才会有积极乐观的态度,所以说,积极是爱心的外在表现形式。一方面,任何人都是平等的,对有利于我的人有爱而产生的积极是不健全和不健康的,应是对所有的人,哪怕是罪人,因为每个人的人格是平等的。对他人,积极乐观的人才会有更多的朋友;对工作,积极进取的人不言艰苦,积极面对,因为他心中有爱,而非恨,有恨便会抵制、拒绝,因而产生不良情绪,从而影响其行为。另一方面,有爱的人才会有好的心态,人为什么生气时会声音提高,心越远,声越大,心越近,声越小。所以,有修养、积极的人,就是在生气之时,也会尽量控制自已,不让自已的心境离得越来越远,从这点看出,有素质,积极的人才更具爱心。

  再次,积极是事业成功的敲门砖。著名的钢铁大王卡耐基曾经说过“有两种人决不会成大器,一种人是除非别人让他做,否则他是绝不积极做事的人;另一种即使是别人要他做,也做不好事情的人。”不积极主动,消极等待的人,正是卡耐基所说的人。凡成功的人,做任何事情总是积极的,相反,做什么事情都是被动的人,终其一生是非常难有一番成就的。积极能使人成功,但并非积极的人都能成功。有一个后生,很努力,但就是离成功很远,于是到庙里拜高僧为师,高僧收之为徒,要其与另一徒弟去砍柴,早上去,晚上归。后生满头大汗地砍了两捆柴回来,高僧问为何只有两捆柴,后生答,我很努力了,砍了八捆柴,开始能挑六捆,太重丢掉两捆,过一段又因挑不起丢掉两捆,最后只能挑回两捆,我算积极努力了。而另一个徒弟回来,高僧问之,其回答挑回十捆。高僧问如何挑回,那名徒弟说,我不挑,先砍好柴,并做一木伐,顺水将十捆柴带回。由此可见,仅有积极的态度还不行,必须有积极的思路和方法,才会成功。

  最后,积极是良好的个性和习惯。所谓“三十而立、四十不惑、五十知天命。”年纪越大越认识到人的宿命说,也就是人的命运基本是注定的,其自身运行轨道,原来说是命中注定,也就是说命由天定。其实不然,我认为,是自已的个性习惯决定的,换句话说,一个人生下来,性格基本确定,所以命运基本确定,而成功的人,一定在性格习惯上是积极进取的。大家从现实中可以看到,为什么一些没有文化的人,也能取得成功。其实,没有文化只是表现在一方面,但他们有灵活的思维,灵活的手段、灵活的视野,这便是常人所不可及的地方。因此,我认为,积极的人灵活,积极的人善于学习,积极的人善于思考,积极的人能正确对待困难,积极的人有胆量,这就是积极的人,他的性格与习惯为什么能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。但是积极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,不能冒进,更不是搞大跃进,人有多大胆,地有多大产。而是对待自身的进取,一定要顺其自然,这表现在平时对工作、对他人、对社会一定要积极进取。

  2、不断增强自身实力。对国家而言,在国际舞台上,有实力才有话语权。所以,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大力发展经济,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实行改革开放,同时要求解放思想,指出“不管黑猫白猫,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。”在这种指导方针下,我们国家近年来,经济得到飞速发展,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不断进步,军事实力得到不断加强,因此,国际地位日益增强,赢得了与世界强国平等对话的权利,这也说明,只有自身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,才能确保国家主权不受侵害。那么,同样对个人来说,增强自身实力,才有广阔的天地和更大的自由,而这一切的基础,但是感恩。因为,只有拥有感恩之心,你才有自已的想法、有自已的行动。这种想法、行动主要包括在:一是有一个强壮的身体。拥有健康、强壮的身体,你才能更好的去服务他人,服务事业,服务社会;二是具有较好的修养和素质。我前面说过,一个具有感恩之心的人,必定是积极进取的,而一个积极进取的人,必定具备良好的修养和素质,是爱心的外在表现形式。三是拥有一门以上的技能、技术或特长。这是增强自身实力的基础。四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。只有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,你才有条件去作出感恩的行动。那么,如何才能做到增强自身实力呢,我在这里送给大家一句话,就是“学习、学习、再学习;坚持、坚持、再坚持;省悟、省悟、再省悟。”

  3、较强的责任感。责任感是实施感恩的一种必备的心态。有责任感的人才懂得感恩,所以说,不断培养自身责任感,就是感恩的体现。责任感,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,是做好工作、成就事业的重要思想保证。对干部来说,我们要求“德才兼备”,责任感就是德的重要内容,因此,品德和实力同等重要,但相对而言,责任感更为重要。日常生活中,一个有才能的人和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办同一件事,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信任有责任感的人。

  第一,责任感重于泰山。“责任大于天,责任重于泰山”。在某种程度上,责任就是一种使命,一种信念,能使你在困难中学会坚持,在成功时保持冷静,在绝望时懂得不放弃。对于一个人来说,能否胜任一项工作,一个岗位,一份事业,其自身责任感是决定因素。因而,要把培养责任感作为安身立命的重要素质来对待。学生能读好书是责任感的表现,职员能有出息,一定也离不开责任感这种内在的动力。假设受外在因素作用,可能使责任感不强的人一时得逞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由于责任感这种内在动力不能起决定作用,终会将这类人打回原形。因此,我们说,责任感重于泰山。

  第二,责任感是一种无言的承诺。一诺千金,说话算数,说到做到是诚信的基本标准,而实际上,责任感是一种不需承诺的诚信,是本人的职责坚决做到一诺千金。所以我认为,一是有责任感的人敬业。干一行,爱一行,钻一行,精一行,这是做工作、干事业的基本要求,也是诚信建设的基本特征。有责任感的人是认真的,懂得负责的人,会视事业如生命,竭尽全力地做好本职工作,不敷衍,不推诿,全身心投入工作,特别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,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时,不会有半点马虎,不会去凑合着做,更不会出现差错。二是有责任感的人忠诚。是可以信赖的重要骨干,忠诚于领导,就是对领导负责、尊重领导,讲实话、办实事,时时处处维护领导的权威,领导交办的工作能不折不扣地完成;忠诚于同事,就是珍惜缘分,容人容事,大事讲原则,小事讲风格,让同级有信任感,让下级有依赖感;忠诚于自己,做人正直、办事严谨,把实事求是视为人生指南,把诚实守信作为人生准则,并以强烈的责任感、以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。三是有责任感的人律已。懂得负责的人,便懂得自我修养,自我约束,自身也具有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。有责任感的人懂政策,懂规矩,不会乱来,在工作和生活中,会时时严格要求自已,时时注意提醒自已,以感恩之心待人,以诚信之心处事,廉洁奉公,恪尽职守,真正为人民掌权,用权,做一个领导、同事、群众信得过、靠得住的人。

  第三,感恩也是一种责任。换言之,即感恩也是责任感的体现。没有责任感的人就不懂得感恩,别人帮了我,我想办法感激他,这就是责任,我们把这种责任落到实处,就是感恩。

  4、正确把握处理好四个关系。第一,要正确处理好生命、自由与利益的关系。人的一生就是三个目的,身体健康,自由幸福,生活宽裕。有人说“生命诚可贵,自由价更高,若为利益可,两者皆可抛。”这类人很多时候把利益摆在第一位,见钱眼开,为利益放弃自由,为利益放弃起码的道德标准,为利益不顾子孙后代的长远发展,这就是没有摆正利益的位置。我们应该把生命放在第一位,自由放在第二位,利益最次之。自由包括职业自由、思想自由、言行自由,也包括理想。而有些人把生命、自由、利益的关系颠倒过来,那他的人生必将走向深渊。我们在新闻报纸上看到过,近来年,随着国家反腐力度的加大,很多领导干部受利益驱使,忘记了生命和自由的重要,把道德、形象置之脑后,从而走进监狱,有的失去自由,有的甚至失去生命。这都是不可取的。

  第二,要正确处理得与失的关系。大家都听过“有得必有失,有失必有得”、“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”这些话,其实人的一生,不是得,就是失;得中有失,失中有得。没有单独的“得”,也没有单独的“失”。很多时候,得的同时失去的更多,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例子,如一个职工,在单位发福利时,某件物品别人有他没有,因此找领导发脾气。领导大度,说那你把我的拿走吧,那个职工果真拿走。的确,对于物品,他得到了,但对于人品,气度,他却失去了。后来他失去人心,不得不调离,那么你们说,他是得的多还是失的多呢。有些时候,失去的同时也会得的更多,我们局里很多同志,为了把工作搞好,失去了很多节假日休息时间,失去了很多与亲人团聚的机会,加班加点,不仅加班工资没有,奖金福利也基本和其他同志一样,评先评优也没有份,但他们没有一点怨言,扎扎实实工作,说起来是失去了很多,但同时,他们得到了能力和素质的提高,得到了工作的快乐,得到了同志和领导的肯定。特别是能力和水平的提高,这种“得”更是难能可贵。我们常说,舍得舍得,舍就是得,不舍就不得,这是很有科学内涵的,不舍劳动,不舍精力,素质水平就不能得到提高,素质水平不能提高就不堪重任,所以说,没有春天的辛勤耕耘,就没有秋天的硕果收获。

  第三,要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。义是道义,利是利益。义和利是相辅相成的一对兄弟,有时两者是统一的,有时两者是对立的,强调义就不能兼顾利,要利便会损失义,两者如果在对立时,我们如何把握,这就是处理义与利的艺术。一是当长远的义与暂时的利发生矛盾时,就要放弃暂时的利,选择长远的义,真正树立大局观,长远观,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,比如,当提高素质与养家糊口发生矛盾时,我们要选择提高素质,因为,只是提高自身素质,你才能更好的去生活;再比如,当个人的形象、单位的形象与个人当前的利益发生矛盾时,我们要学会选择维护好形象,当部门利益与全局利益发生矛盾时,我们要学会选择全局利益。二是当神秘、封闭、不规范产生的利与公开、公平、公正的义发生矛盾时,要选择公开、公平、公正。公正才能获得公心,这实际上也是少数人的利与大多数人的义的关系问题。三个代表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。处以公心最难,能力寻常见,公兼第一难。我们要无私,要公道,更要学会坚持。三是当灵活性的利与原则性的义产生矛盾时,我们要选持原则性的义。不能只讲原则,不讲灵活,也不能只讲灵活,不要原则。就工作而言,原则是法律法规、政策制度和纪律规定;灵活是创造创新、变化变通和充实完善。原则性是灵活性的基础和前提,灵活性是原则性的实现和补充。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,就是名与利的统一,既坚持原则的坚定性,维护好自身名誉,又讲究策略的灵活性,追求工作效益。任何工作,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原则性,在生活中,自已的道德、道义就是原则。

  第四,要正确处理对与错的关系。人生一世,其实都在做选择题,总想选择对的,放弃错的,但往往人生无常,很多时候都是选择了错。这种选择就是命运,感恩与否,如何感恩也都存在选择问题。这是一个深奥的人生真谛,很难说得清,所以往往取决于各自的智慧,才性与天赋,还有运气。我认为,首先要提高选择的能力和水平,提高思考分析能力,综合判断能力和平时知识的积累,其次是要看清大势,把握方向。大势把握对了,方向对了,对了是对的,错了也是对的,一切皆可言对。大势把握不对,方向错了,错了是错的,对了也是错的,一切皆可言错。

  5、要把感恩化为实际行动。我们要将感恩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脑海里形成并固化,修身言已,做一个懂得记恩、懂得感恩,懂得施恩的人。

  首先,要记住别人的恩情,哪怕是很细小的,也要常记在心。 实惠勿念,受恩莫忘,这是人之美德,也是文明与否的一个重要观测点。个人的成长,离不开父母的养育,离不开组织的培养,离不开老师的教诲,离不开同事、朋友的帮助。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,走到今天这步,不说现在如何大富大贵,但起码是相对稳定幸福的,有一份还算体面的工作,衣食有着,病有所医,老有所养,这一切,都来之不易,需要倍加珍惜。而且我们在工作、生活中,一些细小的恩情都会无时无刻不存在你身边,记恩的人,常记他人的好处,处事才会低调,才能尊重交往的每一个人。常记恩情,是一种健康的心态,同时也是一种良知、一种动力。人懂得记住别人对你的恩情,生命就会得到滋润,并时时闪烁纯净的光芒,这样我们才不会牢骚满怀,抱怨不已,看这不对,看那也不好,我们会对亲人、对朋友、对同事、对工作会多出一份亲情、多出一份友情、多出一份热情与真诚。我们会感觉欠别人的太多了,从而激发出一种力量,努力地去工作,用自己的成绩来报答那些关心过、帮助过自己的人。

  其次,要创造条件表达感激之情。生活中常怀感恩之心,并懂得一些表达感激的方式,会使你自己和你周围的人更快乐。我认为,表达感激之情最好的方式,一是要常把谢谢挂在嘴边,别人帮助了你,你要学会说声谢谢,这样才会引起美好的连锁反应而感染周围,让气氛更加和谐美好。二是要对你人生道路上在起关键作用的人,经常表达感激之情,比如一个人,要感谢父母,其次是老师,其三是人生路途中的救命恩人,其四是无私帮助你的挚友、同事与领导。这种感激之情可以是一个信息的问候,可以是一次走访,一餐饭,一份小小的礼物,这都是表达的方式,只要心里记着感恩,并以行动表现出来,这就是感恩,也是我所说的狭义的感恩。

  最后,提倡的是广义的感恩,要以感恩之心对人、对事、对自然。一位哲人说过:“对于施恩于你的人,你应当感谢他;对于感激你的人,你应当向他施恩。如果你感恩,恩惠会源源不断,如果不感恩,再多的恩惠也将用尽枯竭。”一要感恩家庭。特别是对待父母,要学会“顺”,所谓一顺一孝,我们要在父母在生之日,多体谅老人,多关心老人,多理解老人,子女有出息,也是作为父母最大的幸福,这也是最大的孝顺。可以说,孝顺就是感恩。那么对待家庭,要多些情感,多些相互的尊重,家庭关系处理不好,不可能有能力处理好大事。没有家庭责任感的人,更没有社会责任感。对待配偶更是如此,作为自已的配偶,虽是没有血源关系,但配偶给予的恩惠最多,是除父母、子女以外最重要的亲人,所以,我们每一个人要学会善待家庭,善待配偶。二要感恩事业。我们要倍加珍惜今天的岗位,把自已的事业当作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平台,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全力投入到工作中。这次局内的人事制度改革,局党组建立了好的用人导向,提供了干部职工成长的良好平台。我们要学会感恩党组,这种感恩就是要搞工作搞好,积极主动,努力施为,创新开拓。三要感恩他人,这包括感恩自己的同事、朋友,特别是当别人最困难时,事业处于下坡路时,你伸出援助之手,这种“雪中送炭”的感恩比“锦上添花”的感恩更难忘,更珍贵。四要感恩社会。我们要怀着博爱的心,多做有益于社会的事情。比如说,献爱心,捐款捐物,献血扶贫等等,我们多参加这类活动,也是感恩、施恩的表现。前段时间,我们局里成立了爱心委员会小组,很多干部职工积极报名,踊跃捐款达到一万余元,还组织慰问市福利院的孤儿,去麻风村看望麻风病人,我听到这些,心里很欣慰,这充分说明了,我们财政干部是有爱心,懂得感恩,懂得施恩的。今后,我们还要加强这方面的活动,让每一个人都来参与,从中感悟。五要感恩自然。我听过一句话“大自然是上苍写给人类的情书, 但我们却没有以情人的眼光来读这份情书,而是在任意地损坏。”自然赐予我们山川、河流、阳光、花草及精妙绝伦的动物等种种一切,自然之美一言难表,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怀有感恩的心态,感恩的眼光来感受自然之美,对待自然存在的一切,学会保护自然,爱护自然,融入自然,我想,这便是感恩的最高境界吧。

喜欢 (0)
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,欢迎指正,以利弘法。点此报错

热点推荐

精华推荐

  • 愿以此功德,庄严佛净土。
  • 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。
  • 若有见闻者,悉发菩提心。
  • 尽此一报身,同生极乐国。
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,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

特别声明: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,仅供海外华侨浏览

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,内容仅供参考。

WWW.JUEWU.ORG

觉悟佛教网

没有版权,欢迎转载

关于本站

2019-现在